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成功举办2022年第3期(总第38期)研究生读书会

2022-06-07  Clicks:

2022年5月31日,98858vip威尼斯下载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在线上成功举办了2022年第3期(总第38期)研究生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黄立君老师、周敏丹老师、司海平老师、熊柴老师以及葛建华老师共同指导,周敏丹老师推荐书目并主持。2020级和2021级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参加。读书会围绕经济学家达隆·阿西莫格鲁2021年的论文《Harms of AI》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2020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杜函辉、欧文潇、王善迪同学以及2021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陆辰英、李晓航同学进行主报告。

杜函辉同学以《错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为题。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完全是由人来决定的,无论是平台对消费者福利的损害,企业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还是政治家对于群众民主的剥夺,都并不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相反,这些问题是企业和社会对技术的选择造成的,是资本家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了底层人民福利,剥夺了他们的剩余价值。正因为有这种经济激励,人工智能才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欧文潇同学主要从就业和失业两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阐述了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崛起。她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会打破岗位的原有生命周期,缩短了职业迭代的速度,并有利于扩大作为引致需求的劳动就业;但人工智能也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甚至通过资本深化进一步提高失业率。她还指出,应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实现人机间的高效合作等途径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扩张,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转。

王善迪同学报告了自己撰写的题为《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的论文。论文基于2006-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层面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加剧了收入不平等。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通过就业升级极化效应和提高技能溢价这两种机制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因此,政府应当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对其实施监管,应更加注重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收入不平等造成的影响。

熊柴老师指出了王善迪同学论文中在工业机器人这个核心变量上可能存在估计方法不当导致数据有偏误的问题。周敏丹老师就工具变量的选取和论证提出建议,认为可以通过对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来加以完善。司海平老师建议王善迪同学可以在描述性统计以及稳健性检验上继续丰富整篇文章;此外,在进行异质性分析时,除了考虑东中西部差异外,还可以尝试考虑进行南北方的异质性检验。

陆辰英同学简述了文章的整体脉络,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潜在危害,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且这些潜在危害与目前如何使用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有关,因此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人工智能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镜像,体现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在着手监管时还应反思人工智能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存在关系该往哪个方向变化发展。

黄立君老师认为陆辰英同学总结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精准而全面,也指出陆辰英同学在文献翻译中的不准确之处,并就陆辰英所提及的如何不被算法算计与其进行了讨论,列举了“困于算法中的骑手”这一典型事例,非常引人深思,最后黄老师建议可以从政策、法律上思考如何防止困于算法或如何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

周敏丹老师也指出,人工智能所体现的社会存在关系如何改变,则取决于人类社会对自身的反思,并谈及其所阅读过的《技术与文明》一书,书中作者指出“人和机器之间的边界,最危险之处并不在于机器能够变得多么像人,而在于人在多大意义上变得更像机器”,“人的自由意志的能力并不体现在他们愿意做什么,而体现在他们不愿意去做什么”,这与本篇文章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需要人类主观上的引领,以最大限度减少其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李晓航同学指出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会大面积替代劳动力,带来失业现象。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时,由于商品几乎完全由机器生产,人类基本不参与生产过程,因此商品也就不再是劳动产品,劳动价值论可能失效。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原有收入分配方式不再适用,全民基本收入可能成为新的收入分配方式。

黄立君老师就劳动力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普及的未来是否会失效问题同李晓航同学进行了讨论,并同周敏丹老师就何为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价值一般定义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当人工智能发展到很高程度时,需要人类参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规划,这时人的劳动更多体现为脑力劳动,未来可能不再按照劳动价值论进行收入分配,而是马克思所述的按需分配,在这种分配体系中,脑力劳动的价值是很大的。熊老师指出读书和读论文的方法是不同的,读论文时应重点关注这篇论文如何布局和论证,如何一步步探索研究方向,由此加以学习,最后能运用在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中。

毛庆庆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天赋差异,外生的技术相当于给人们之间的天赋差异加了一个杠杆,放大了人与人的差异。技术越进步,这种放大效应也会越大。

周敏丹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技术进步要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少研究已经表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这都意味着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去引领,让人工智能朝着提高人类幸福水平的方向去发展。

 

文、图/经济系:李丹、王健合、毛庆庆

上一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治理——98858vip威尼斯下载产业经济系第十四期读书会顺利举办
下一条:关于2020级研究生本学期开题答辩及中期考核的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