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师生间在学术上更好的交流,98858vip威尼斯下载产业经济系于2018年11月29日上午在学院路校区举办了首届研究生读书交流会。2017级部分研究生与2018级全体研究生参与分享和讨论。
本次读书交流会以主讲同学梳理文献脉络,全体师生围绕文献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形式展开,由2017级李翔同学和2018级富梦妍同学共同主讲,葛建华和王大地两位老师参与指导,对论文《Americans Do IT Better:US Multinationals And The Productivity Miracle》进行了深度剖析与讨论。
李翔同学对文章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这篇文章是研究关于美国跨国公司与非美国跨国公司在IT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李翔同学主要针对文章中使用的基本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讲解,随后介绍了作者进行的包含要素投入的内生性、企业系数的异质性等在内的一系列稳健性性检验。最后李翔同学对作者使用的数据集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对作者构建的计量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美国的生产率奇迹大约有一半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美国生产率与IT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的结果,且该结果始终是稳健的。
富梦妍同学针对作者重新构建的一个面板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富梦妍同学对该面板数据所适用的生产函数以及作者构建该面板数据所使用到的三个数据库分别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CEP管理调查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指出作者着重使用了“人员管理”的有关数据以及选用了人均计算机使用数量作为IT密度的衡量指标。接下来,富梦妍同学介绍了作者对美国跨国公司与非美国跨国公司人员管理实践得分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所构建的计量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得出了美国跨国公司的IT系数更高是“人员管理实践”的结果,且该结果是始终稳健的。最后,富梦妍同学对全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作者的结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该论文的预期。
在文献讲解结束后,两位指导老师针对论文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同学们针对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针对美国公司是否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选择经营状况本来就比较好的公司偏好的问题时,王紫琪同学举了日本跨国公司的例子,提出美国跨国公司虽然比日本跨国公司有更显著的人均IT资本利用交互项系数,但并不能合理证明美国跨国公司就比欧洲本土跨国公司存在更明显的优势。针对生产函数问题,武淏同学对生产函数的形式以及与规模报酬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答。针对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如何衡量的问题,富梦妍同学解答了相关概念、衡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李翔同学提出,本文使用了交互项,通过引入不同指标对比使结论更具说服力。栾晓璐同学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指出文中为了进一步肯定是由美国的人员管理原因造成的产出提高,通过控制距离变量,选择了他国在英国的跨国公司与美国跨国公司进行对比,对比显示美国跨国公司的效率仍然更好,从而剔除了距离这一选择假设。针对本文的结论是基于特定的时间段,对于当前研究是否还有意义的问题,杨超同学指出对于当前研究是有意义的,它证明了人员管理实践在IT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研究IT资本具有启发意义。
接着葛建华老师就文献衡量公司的IT资本使用情况的指标提出相关问题。她指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司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已经是常态,文献采用公司人均使用电脑的数量去衡量得到的结论是否还会成立。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衡量IT资本的使用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数据。针对这一问题,徐浩然同学指出,当前对于IT资本的衡量,从上市公司年报上看,指标较少且划分较为模糊,如仅有研发强度、科技人员占比等指标。葛建华老师补充,ERP也是衡量企业IT资本的一大标准。徐浩然同学进一步对论文进行了延伸,对于不同行业如何划分衡量指标的标准提出新的问题。此外,针对数据收集问题,两位老师指出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很难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数据库和查找数据的途径。
最后,两位指导老师对本次读书交流会活动进行了总结,他们指出本文在分析中较有挑战性,两位主讲同学对于文章讲解思路清晰,针对相关问题同学们也各抒己见,与老师们积极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拓宽了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研究的知识面,也为同学、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首次读书交流会在大家的积极交流讨论中圆满结束。
文、图/产业经济系:武淏